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缘由
很多时候,很多人,包括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很乐于自称「宅男」,但是说到「宅男」,他们其实并不太适合。而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曾经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宅男」,可是随着在这一年多中通过社交网络遇到了很多宅男,使得我自己慢慢得觉得,自己像个「宅男」了。
维基百科对于「宅男」的定义是:
意为(喜欢)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出门的男人,是于2000年代在华语地区的互联网文化兴盛后产生的一个差别用语(歧视语)、脏话,根据日文“御宅族”一词里的“宅”字在中文里的意思,经过华人地区约定俗成,重新定义,结合,创新出的新名词,衍生的有“宅女”、“宅人”及“宅神”等用语,被社会各界广泛地使用,尤其华语地区年轻人族群当中的语言文化。
而「御宅族」的定义是这样的:
原指热衷及博精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ACG)的人群,而现在一般泛指热衷于次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御宅族”的名称曾经在宫崎勤事件后带给人们负面印象,但目前于日本已普遍为各界人士使用而趋于中性,其中也有以自己身为御宅族为傲的人。而对于欧美地区的日本动漫迷来说,这词语的褒贬感觉因人而异。
如此说来,「宅男」其实和「御宅族」的关系其实是十分密切的,而且随着「宅男」在中国的发展,「宅男」也被赋予了一些其他的特征。而我之所以说我自己越来越像个「宅男」了,也正是因为这些我认为的「宅男」特征。
#宅男特征
1首先的特征肯定是宅男确实喜欢宅在家里面,但是他们的「宅」并不是单纯的不出屋,他们往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怡然自得,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兴趣和乐趣。
2第二个特征是他们的娱乐活动,既然是窝在家里面,所以宅男们往往会选择上网,而且他们喜欢动画,动漫,喜欢上A,B站,有的时候还会看看A片,这些都是他们的特征。
3.他们在网上很活跃,他们思想很活跃,但是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地比较木讷,以至于别人以为他们不太擅长与人相处。
4他们渐渐地喜欢上了日韩文化,对现在的中国文化(非传统文化)比较反感。
#我的变化
具体说书我的变化
木有女朋友,你可以认真地去找几个「属于」自己的女神。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先是对韩国的「少女时代」产生了兴趣,对其中的林允儿产生了兴趣,确实长相方面真的没话说。之后是对日本的AKB48产生了兴趣,最初只认识一个渡边麻友,最近看了一部《不求上进的玉子》,在看影评的时候知道了其中的女主角是AKB48的毕业生前田敦子。于是又重新燃起了对这个组合的兴趣。
##渡边麻友

渡边麻友,1994年3月26日出生于日本埼玉县,日本女子偶像团体AKB48 3期生,仓持Team B成员。所属演艺经纪公司为尾木制作。
2006年12月3日,在AKB48第三期中成功入选。2007年4月8日,渡边麻友在以第三期练习生为中心的新“TeamB”的公演中初次亮相。2008年6月,渡边麻友移籍至演艺经纪公司Production尾木。2009年发售第一张单曲《初恋ダッシュ/青い未来》。2010年,发售单曲《シングルアッカンベー桥》。2011年5月13日,发售第一本个人写真集《まゆゆ》。2012年初,solo出道,同年担任动画《AKB0048》的女有二号园智惠理的声优。2013年主演电视剧《So Long!第一夜》,7月10日凭借单曲《小号练习中》获得公信榜第三名。2014年6月7日,获得AKB48第六届总选举第一名 。

##林允儿

林允儿(Yoona),1990年5月30日出生于韩国首尔,韩国女歌手、演员。女子演唱团体少女时代成员之一。
2002年,林允儿参加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试镜会,进入该公司当练习生。2007年7月23日,林允儿出演连续剧《9局下2出局》;8月5日,她以女子团体少女时代出道。2008年2月2日,林允儿出演《天下绝色朴贞琴》 ;5月5日,她在KBS连续剧《你是我的命运》中担任剧中的女主角张晨曦。2009年,林允儿主演了连续剧《乞丐变王子》。2010年5月,她参与演唱了《Cabi Song》;8月30日,她独唱了《悦诗风吟的一日》。2011年11月18日,她参与演唱了歌曲《Green Christmas》;12月24日,她在KBS演艺大赏颁奖典礼中担任主持人 。2012年,她在《爱情雨》中担任剧中的女主角。2013年,林允儿在连续剧《总理和我》中担任剧中的女主角南多贞 。
##前田敦子

前田敦子(1991年7月10日-)是日本女演员、歌手,出生于千叶县市川市,经纪公司为太田制作。前田是女子偶像团体AKB48的前成员,也是该团创团元老之一。被昵称为“小敦”(あっちゃん)的她由于创团正式出道后在AKB48的作品或现场表演中一直担任中央(Center)位置的演出成员,因此得到“绝对的王牌”(絶対のエース)、“不动的Center”(不動のセンター)或“AKB之颜”(AKBの顏)等称号,并且其在AKB48的第一次与第三次单曲选拔总选举中都获得了票选第一名。在2012年8月27日于AKB48剧场举行的毕业公演后,正式从AKB48毕业。
##大岛优子

大岛优子(Oshima Yuko),昵称为ゆうこ、コリス、コリン,1988年10月17日出生于日本枥木县下都贺郡壬生町,隶属于演艺经纪公司太田Production。原日本女子偶像团体AKB48二期生,Team K成员,有「AKB的看板」之称。
2006年4月通过AKB48二期生甄选成为Team K成员。
2009年3月21日,首度主演电影《テケテケ》(半身死灵)。2011年10月出演日剧《我无法恋爱的理由》,饰演半泽真子。2012年7月12日,于美国纽约举行的日本电影节,凭在电影《暗金丑岛君》中饰演的“铃木未来”一角,夺得最佳新人奖。[1] 2013年10月出演日剧《安堂机器人》,饰演沫嶋七瀬。在2013年公开的电影《剧场版 SPEC〜结〜》中饰演青池润。
2013年12月31日大岛优子在第64回NHK红白歌合战中宣布将从AKB48毕业[2] ,并于2014年6月9日于秋叶原剧场进行最后的Team K毕业公演。
##AKB48小常识
1一生推:
因为akb48的团体人数众多,一生推的意思就是你始终支持的最喜欢的那一个女生,比如你说你是渡边麻友一生推,意思就是你一辈子最支持渡边麻友。
2应援:
所谓应援,就是在组合演唱过程中配合着唱,做一些动作。
3akb48的center
顾名思义
##关于这些所谓偶像组合
首先说我毕竟不是小女生。我希望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偶像组合。这些偶像组合确实有他们的一套,准确的说是他们的经济公司。这些经济公司能够合理地包装她们,能够造出明星来,同时能够造出大量的粉丝,所谓应援团对他们死心塌地。关于这个问题,阐述的比较好的是知乎上的张亮同学,他的说法确实很让人信服,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说法,让我对这些组合更加感兴趣了。一个东西一旦成为了一个系统,被人们接受之后就变得有趣多了。这也是我之前喜欢NBA,后来喜欢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原因。像那个AKB48,她们其实也俨然成为了一个系统,有了属于自己的特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让他们总有新鲜的血液。
「宅男」在中国是个褒义词吗?是个贬义词吗?在现在的中国,五味杂陈,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所以对此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些人并不能够接受宅男,有些人也曾经自诩「宅男」,相对而言,我此篇短文简单的介绍了我的宅男观,包括我认为宅男是什么样的,我的宅男喜好,有时候也觉得很不自然,因为总是能够看到狂热的粉丝是小女生,这让我很不适应,总觉得喜欢这些东西实在太,不过所幸我在网上确实看到很多宅男毫无保留的表达着他们对于某些女子偶像团体的喜好,这也让我略微安慰,我自己也有个理论,自己听摇滚乐,看NBA,足球,这不正是阴阳协调嘛!古人有云,「哪个少年不钟情,那个少女不怀春」,我想是的,是这样的。也没有什么好羞羞答答的吧!
最后

AKB48第一单。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地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缘起
在不久之前,我曾经说过:
仔细说说,郎咸平的财经图书,使我对经济有了一个提高,我自己对于财经方面的东西其实一直是不感兴趣的,直到最近三个月内看过一期《锵锵三人行》,请到了财经专家吴晓波,他讲的不错,从此开始让我对财经有了兴趣,之后是看到了『月光博客』上面的一篇关于大陆人如果投资美股理财的新闻,更是让我对这种所谓的投资感兴趣了。当然我自己知道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屌丝』,但是我觉得这丝毫不影响我有事先准备的想法。于是除了关注郎咸平的图书外,关注吴晓波的微博外,还有一个老雕的一本书,现在还在读,也是一本关于投资,关于成功的书籍。这本书,之前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过,没有太在意,那天再度相逢,知道这是和它有缘,就下载下来读了。
回顾过去这些年,我的关注点,大概是从娱乐到政治再到军事体育到网络科技,但是好像就是从来也没有过财经,于是经过这样一个机缘巧合的安排,开始对财经有了兴趣。当然这所谓的机缘巧合,其实似乎也不过是因为越来越功利罢了。
#观点
郎咸平是一个大学教授,但是即使是他,也不免有很多错误包含在书中,这些错误包括他对于「气候变暖」的看法,包括他对于当时的时事财经的评论(因为我看的这两本书大致是他09,10年出版的书,所以过去四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得到很多结论)。但是我仍然要说,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郎教授确实给了我们这些对财经几乎一无所知的人一个科普的平台,让我们对之有了兴趣。在他的书中,提到的那些名词诸如「高盛」,「国际进金融炒家」,「汇率操纵国」,「泡沫经济」,「虚拟经济」「石油美元」「碳美元」「三驾马车」等都给我很大的兴趣,迫使我去了解,去学习,渐渐地发现这里面的水确实是很深的,像《纸牌屋》一样深。你会发现政治也好,经济也好,其实都是有联系的,当然我并不太关心政治与大的经济,我更关系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干货。仔细想了想,这两本书中那种能够让你看了就能去挣钱的干货还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宏观的。但即便如此,仍然能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如果可以买股票,对于现在的我算不算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呢?
以后如果可以投资,对于现在的我算不算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呢?
以后如果可以游刃于各种与钱有关的东西,对于现在的我算不算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呢?
如此说啦,这的确也算是我这个暑假的一个改变,一个进步 。人当然不能光盯着你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人当然要有更大的视野,人当然要学会不断的进步。

#起由
前些天偶然间看到了电视上正在播放《血色浪漫》,而且是从第一集开始恰好被我看到,仿佛就是让我再重温似的。回想过去看过那么多电视剧,国产的也好,美剧也好,可是真正能够打动你心灵的,真的没有几部,而这部《血色浪漫》恰好就是其中一部。查看豆瓣的时候发现这是04年拍的电视剧,估计首播自己是看了的,如此算来相隔十年了,十年前,那些青春岁月我还没走过,十年之后呢,似乎也没有走过!
#来往
其实电视剧看了两三天,大概十集之后,看了一次豆瓣,发现还有这本书,然后看了看书评,对之的评价有的是书比电视剧好看云云,这让我对书有了兴趣,于是就下载了一本电子书。不得不说这本小说就像是电视剧的剧本,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电视剧中的场景,你看小说之时,就能够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其中的画面并且人物形象就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钟跃民就是电视剧中的刘烨。周晓白就是电视剧中的孙俪。也正因为对于电视剧场景的熟悉(这部电视剧看过若干遍了),所以看小说扫几眼就能够浮现出画面来,自然看的速度很快了。
电视剧与小说还是有几点不同的地方的,当然那些小说里面说脏话,电视剧里面没有说的不算。比如电视剧中张海洋是和袁军一起入伍的,因为闹出了事才又机缘巧合地和钟跃民到了一个班,而小说中则是张海洋先去云南当了一年知青然后才走了后门去当兵。小说中张海洋并不喜欢或者没有流露出喜欢周晓白的态度来,而电视剧对此二人的关系有了发展。电视剧中对于什么柳建国,杜卫东等人的描写很少,但是小说中这个说得也很细致。小说中结局是钟跃民发给了高两封电邮,高担心钟的安全,要去新疆找钟。而电视剧。。。好像类似。忘记了。
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在看小说的过程中,你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小说中的环境,社会,没有后门,没有后台是不太现实的。即使是钟跃民实际上也是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走了几次后门的,这一点,大概是要构建和谐社会,电视剧里面削弱了。
#评论
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曾经幻想过能够像剧中的钟跃民那样,过着一种『游戏人生』的生活,过着一种自由的『在路上』的生活,但是这次当我再次看到这个电视剧,这个小说的时候,却发现事情需要回归现实,钟跃民的所谓『游戏人生』的前提是人家有一个很好的家庭条件,身边有一堆还不错的朋友,有可以走的后门。这其中的强烈对比是李奎勇,李奎勇是一个没有后门,家庭贫穷的人,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非要有后门,才能够有资格『游戏人生』,只是说『游戏人生』也是要有资本的,这大概就是现实吧。正像是钟跃民在小说中所说的,有些人穷是心态的问题,同理即使我们没有所谓的关系,但是我们穷且益坚,其实一样可以『游戏人间』,不过是和剧中的钟跃民不同的。倒像是孔子弟子的『居陋室,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所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够像钟跃民那样生活,那也许只能是一个艺术人物。但是我们可以保持住一颗自由的心灵,一颗在路上的心。一颗永远不要一成不变的心。这是可以的。
当然除了钟跃民,你会发现其他的角色也是很丰满的。像李奎勇这个角色,像袁军这个角色,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如意或者不如意的点,这也是让我喜欢这个小说,这个电视剧的原因。
《血色浪漫》这个小说大概有30万字左右,我花了三天时间(空余时间)来把它读完,很过瘾。以后有机会还会再读,我觉得每一次读会有不同的体会。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不是近代政党。[1]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明末党争始于所谓“争国本”。“国本”,指皇帝的继承人。国本之争,是围绕于朱常洛为皇帝继承人的问题而展开的。
明神宗的皇后多年不育,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光宗)是妃子王氏生的。1586年(万历十四年),朱常洛五岁时,神宗的宠妃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按照封建礼制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应当立朱常洛为太子。但是神宗宠爱郑氏,不仅封她为贵妃(常洛的生母王氏未封贵妃),还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内阁大学士王锡爵、沈一贯、方从哲等虽然也主张依制立长,但他们怕触犯皇帝,有时态度暧昧。许多朝臣包括后来属于东林党的一派人,一则认为应该依制立储,二则深恐郑氏家族窃权,纷纷上书,坚决要求尽早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立长是名正言顺,神宗不好公然违反“祖制”,所以立太子的事拖了几年也定不下来。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正月,神宗下诏将长子朱常洛和另外两个儿子朱常洵、朱常浩同时封王,而不明确皇位继承人,以便朱常洵仍有被立为太子的机会。包括顾宪成、顾允成兄弟在内的许多廷臣,上奏阻止这一诏令的颁发。神宗迫于公议,于二月间收回了三王并封之命。
不仅许多朝臣,就连神宗的母亲慈圣皇太后也坚持立长,因此到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神宗只得册立年届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神宗同时封朱常洵为福王,但又不让他到封地洛阳去,还以授给福王的土地不足四万顷为借口,继续将福王留在宫中。当时东林党人叶向高为内阁大学士,上疏坚决反对。在叶向高等人一再敦促下,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三月,万历帝让福王赴洛阳,授给他的庄田也削减了一半。这就是“福王就国之争”。
福王朱常洵到封地之后,郑氏集团仍谋夺取皇位继承权,一再策划谋害太子朱常洛,因而发生了明末著名的宫廷三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
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对七月份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读书
我的豆瓣读书收藏可以看出来,在这个七月份,我读了九本书,其中《盗墓笔记》这一大套书我读了有5本,其他的还有郎咸平的财经类图书,以及历史类书籍,还有《肖申克的救赎》这类中篇小说,可以说在读书方面,基本上是利用了很多空余的时间来读书,不敢说利用空余时间有多么充分,但是粗略算来,这个七月至少也阅读了百万字。
仔细说说,郎咸平的财经图书,使我对经济有了一个提高,我自己对于财经方面的东西其实一直是不感兴趣的,直到最近三个月内看过一期《锵锵三人行》,请到了财经专家吴晓波,他讲的不错,从此开始让我对财经有了兴趣,之后是看到了『月光博客』上面的一篇关于大陆人如果投资美股理财的新闻,更是让我对这种所谓的投资感兴趣了。当然我自己知道自己现在还是一个『屌丝』,但是我觉得这丝毫不影响我有事先准备的想法。于是除了关注郎咸平的图书外,关注吴晓波的微博外,还有一个老雕的一本书,现在还在读,也是一本关于投资,关于成功的书籍。这本书,之前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过,没有太在意,那天再度相逢,知道这是和它有缘,就下载下来读了。
#电影
这个七月,看了十四部电影,断断续续地看了两部国产电视剧。
电影这种东西确实一个可以让闲着的人有事干的好东西,看个电影花上两个小时,然后遇到精彩的再上网看看相关的影评,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与影评家的想法一致。遇到一部好电影,整天都能够沉浸在其中,很不错。十四部电影,也意味着两天一部的量,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电视剧,国产电视剧,看了个《爱情最美丽》,冲着张国立去的。可以说张国立演的实在是很精彩。只是这个电视剧还没有结束,就传出来了他儿子又因为吸毒被抓进去的事,老爸是虎,儿子却真的不争气。
#学习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在这个月内,本来是希望能够在android的起步学习上有所发展,但是由于自身的原因,确实是没有什么进步的。关于学习,关于前途,这是个额大问题,其实在很多社交网络的圈子里,有很多程序员,这总是让我对之职业感兴趣。但是尽管感兴趣,却好像也只是在表面上的,一旦深入地学习,似乎就显得枯燥了。但是还是很想学习,喜欢那样一个社区氛围,他们有overstack,他们有github,很棒,让我很憧憬。当然,这之于现在的我,也不过是兴趣,我只能告诉自己学习总是没有错的,技多不压身。但是现在技艺真是少的可怜了。
#娱乐活动
因为种种原因,除了同学聚会,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有十次出去聚餐的经历。当然酒是不可少的了,于是也就有了十次喝酒的经历。跟同学去过一次KTV,唱了一个小时歌,大概是因为我总是抢麦,于是草草结束了。
#变化
我其实一直在谈变化,上面所有的文字都是说的『变化』。不过这次我要说的是其他方面的变化,sis在这个月里面和他的男票先是好了,然后又分手了。但是农村嘛,吃了定亲饭女方提出分手的话,女方是要赔钱给男方的,于是他们就开始了一番折腾,具体的并不想多讲,结果是要赔偿给男方那边几千块,当然相比之下,我也是惹了事的,因为报名驾校,终于结束了,但是前前后后花了总有六千多,这让我也好生惭愧。当年因为驾校的事,在选择笔电上还想着能省就省呢,结果到头来也没有省下来几个钱,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想,干嘛总想着要省钱呢,最好的理财是挣钱和投资,但是好像现在的自己这两样都做不了,于是也就只好省钱了。每每想到这些,其实也很惭愧,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又毕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终于把驾驶证拿到了手算是一个变化,为了这个驾驶证,耽误看了几场世界杯,算不算是个遗憾呢?
#结尾
回顾这个七月,因为花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比较多,学习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但是我仍然觉得我也并没有做什么自甘堕落的事情。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今天是八月一号,手机qq上一年多没有见面的老同学给我发来消息,问我何时开学,我答不出来了,因为觉得还早便没有查,但是就然他问了,我还是要查查的,,于是发现雨来我29号晚上就需要动身离开,如此算来,在家里的日子好像也没有多长时间了。抓紧时间干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吧,当然我一直认为读书,看电影,听音乐未必没有价值。

最初是在知乎上看到的这个问题,原来没有觉得,后来自从开始在自己的博客站点写博客之后,就越来越觉得博客的排版还是很重要的,而『』相对于“”确实是更加好看,更加美观,更加适合阅读,所以闲话少说,怎么操作呢?
参考了如何输入直角引号(「『』」 )? 下面评论中所说的方法。
1搜狗输入法点击属性
2属性中找到自定义短语
3在自定义短语中将在其他地方找到的『』复制粘贴到其中,然后自定义字符来打出来它。比如我用的是yh,即引号的意思。于是以后再打出来这个『』就方便多了。
当然其他的输入法,据我了解,比如百度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基本上也都有自定义短语这一选项,也就是说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短语的方法来实现。

最近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上映,我的微博也被它刷屏了。碰巧之前曾经在Google plus上面看到有人分享的电子书,内容也很丰富,将一些或者有所了解,或者看着名字舒服的书放到了我的Google book的书架上,其中就有韩寒的《1988》,其实当时自己不过也就从那几百本书中挑出了六十本,其中就有这一本,至于为什么是有这本,大概是因为名字不错。因为,之前的确对于韩寒并不太了解。
对他的了解,最近的认识是颇为让我反感的。我在微博上说过,感觉他身为一个作家,那么高频率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不免有炒作之嫌,何况又担上了所谓国民岳父的称谓,于我看来,总是有些哗众取宠的。
不过,抛开最近的认知,曾经对他还是颇有好感的。比如在我12年初还曾经发过一条微博,对他和方舟子的争论,表示了对他的支持。当然最大的好感其实是来自那一篇著名的《杯中窥人》,当时身处高一的我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当看到这样一篇文字(当然还有他的创作背景)十分惊诧,总觉得作者甚为了得。段时间内想到了那样好的创意,又在那样好的创意之下能够用上那么多冷僻的典故,实属难得。不过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都不太认同他在文中涉及的思想,只因为其文字使我们震撼。
之后是看过他的几篇博客,印象中有两篇,一篇写到了他曾经也是农村娃,虽然是上海郊区,看到了当年的小伙伴们混得并不怎样,有的还去了富士康,又感慨地批评了中国的用工制度,以及城乡发展问题。这篇文章让我了解到韩寒同学是一个略微左的人,有时评的东西,但写的不过尔尔。还有一篇的他的这个自我宣传,说到了他的赛车生涯如何,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原来他还是个赛车手(或许以前就有了解,但印象并不深刻)。
而抛开这所有的感觉,当我阅读《1988》时,仍然是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这并不同于我之前读的绝大多数书籍,能够让我产生联想的是同样有些晦涩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一个小说,能够让读者接连不断地读下去,我总觉得无论其思想性有多差它总是成功的,更何况这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小说。回味一下,这本书能够吸引到我,是一个妓女和一个浪子之间的故事?是一个浪子和一个戏子之间的故事?是一个孩子和另外几个孩子的故事?好像都不是,事实上,倒像是这样几个故事巧妙地交织在了一起,然后一个意外的结局。至于小说中所要传达的,其实真的很多,如对于妓女的重新认识,如对于社会的丑恶揭露,如生活飘忽,爱情飘忽等等,一部小说可以承载的很多,可以回味的也很多,因为它是一个故事。就像我们更愿意看电影而不太愿意看干巴巴的说教一样。
看完这本《1988》,猛然对于韩寒的文字有了兴致,于是本想再翻出两本他的其他书来读读,却偏巧又在那人分享的电子书中找到了韩寒作品集,此时又想到某同学买到了一本书,名叫《韩寒全集》,实在可笑,人还在世,还很年轻,以后还不知要写多少文字,那本书竟叫做《韩寒全集》,这盗版实在可笑了。
于是开始阅读这本作品集,里面有他的几篇早期的小说和杂文集,没有看到我之前看的《1988》,而《1988》是2018年出版,大概也能够推测出来这本书的内容的大概创作时段。
第一个《三重门》正在读,其他两个长篇没有读。只是先读到了他的杂文,早期的说中国教育制度的很多,甚至于他15岁创作的那篇《傻子》也有很多讽刺教育的东西在里面。后来陆续谈到了很多教育问题,我仍然觉得有些观点偏激,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是第三类人不愿意做中庸之人。于现在的我看来,我并不关心中国的教育,或者说已经烦了,高考制度就在那里,我没有办法改变,而村子里面的教育确实出了问题,想要从村子走出去真的挺难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离开了那样一个境况就不再理它。而韩寒,因为他特殊的成长经历,他批评中国教育是合理的,但于现在的我看来,彼时的他略显幼稚。后来的博客更多地说了中国的社会现象,对之或讽刺或批判,只是毕竟是杂文,不可能写的太过模糊,看到了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总觉得不够痛快,没有意思,,权当是无聊时的阅读,可有可无罢。
不过仍然能够从他文字的字里行间看出来作为一个文人的傲气和风骨。能够看出一个作家由稚嫩走向成熟的转变,能够看出他对于一些事情的态度。其实如果非要拿韩寒来找个人对比的话,我倒是觉得他很像罗永浩,都是没有高学历,都是比较支持妓女的,都是比较左的,所不同的是罗是个胖子,韩是个瘦子。
最后,回到电影上面来,从看过《后会无期》的人那里听到说,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情节是和《1988》中的桥段很像的。而韩寒自己也曾经说过《1988》是他自己最好的一部小说,我没看过他几部小说,不予置评,但是看了这部小说 ,觉得确实还是不错的。如此,推论,电影应该也不至于太差,至少会比《某时代》要好吧。

家里停电了,于是无聊的翻了翻以往的微博,看到自己转过这样一条。安慰某人的,生活中并不认识,只不过看着说的很可怜,与当时的我境况很像,于是就安慰了两句,顺便转发了。后来点进他的微博里面,发现我还在关注着他,只是早就只看不评论选择性忽略了。最新的一条7月10日,又是在抱怨,只是抱怨的内容已经成熟多了,之前抱怨学习生活,现在抱怨情感生活。两条相对比总感觉虽然时光过去,但人的很多东西真的不会改变。两条微博的言语的调调都很像,抱怨学习和抱怨感情又有多少不同呢?三年,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