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的云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0%

半年之前回家的时候写下了村子 ,如今看来里面的很多东西仍然适用于现在的情况,在那篇blog里面,我说到了我与村子里面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别,谈到了村子在村子里面并不快乐,谈到了其实我是有一颗城市的心,如今呢,又是一番怎样的体会呢?
最近两天去街上,感觉是不同的,昨天去街上买馒头,看着那窄窄的不平坦的马路,看着街上的人群,有一种“这是我熟悉的地方吗“的自问。从小到大其实并没有赶过几次集,不总去街上,然而却偏偏回来了,突然从一个环境进入这样一个环境就会特别别扭,我没戴眼镜,骑着电动车,穿过街道,因为近视眼,眼前是模糊的,人也是茫然的。看着街上的那些人,大多数人是不认识的,像是在异乡一样。偶尔遇上几个熟人,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他的名字或者怎样称呼。于是好像平时除了在家宅着没有更舒服的了,因为出去了,会有诸多不便,而实际上,这其实好像是个恶性循环。因为不出去,所以不习惯,因为不习惯,所以不出去。不过尽管有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但是还是觉得无所谓了。有时候甚至在想,如果上完学,我还要回到家乡,那么我是否能够适应这里,我是否能够在这里和村民们和平相处,我是否能够习惯这里的生活呢?很难说,我回答不了。不过我仍然在猜测着那样一种所谓的村子里的理想生活我回到了村子,我仍然能够看自己想看的体育节目,家里安装了数字电视,可以接收到cctv5,我可以随时看直播,电视配套有网络电视盒子,我可以在电视上看网络节目,看美剧,看cctv5不直播的网球节目,我可以在想洗澡的时候洗个澡,这些都是很理想的,都是不接触其他村民就可以实现的乌托邦式的封闭生活,我仍然可以徜徉在网络中,与其他的网民们接触,我仍然能够翻墙,仍然能够偶尔上上推特之类,看看国外新闻,这也是很理想的。然而理想终归是理想,实际上很难实现,事实上,在村子里,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实际上,能够做到的,也不过就是尽量保持我的风格。保持风格太难了,在村子里,谁会看美剧,谁会听摇滚乐呢?这是冲突,也是差异,不过尽管如此,求同存异,我仍然觉得,如果我想,我是能够在村子里好好处的,只是需要一个巨大的变化。某人曾经说过,去胜芳盯半年门脸就什么都知道了,实际上,我不认为他说的是什么都知道,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什么可以值得夸耀的?在我看来,我自己不过就是处事的方式与你们不同,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他的活着的方式就肯定 有道理,否则也不会存活的。就像是达尔文多说的进化论。
现在如果问我,我是否爱我的家乡,我会很犹豫,因为实际上,我很难觉出这个村子能够留给我的所谓文化思念。如果问我是否爱我的家,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的。可是现在是家乡的问题,我觉得我对他很难找到认同,在这里看到了好多的黑暗面,看到了很多我自己的理念有冲突的思想和风俗,让我不爽。如果具体的问,你爱这个村子吗?我觉得我不太喜欢,这里给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可是现在并不是这个样子,我回到家,几乎就是在家里面宅着,与村民的交流太少了,即使交流也是很冲突的。不过这也不过就是现在的想法,尽管我现在已经能够走到离开家很远很远的地方了,但是依然不想念这个村子。但是以后呢,并不知道,因为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其实想想,我其实从来就没有认同过这个村子,我很少会去赶集,很少会在晚上出去玩。很少会在别人家办白事的时候去看热闹。这些能够让你有文化认同的事情,我都没有参与,于是,就很难认同这个村子了。

Written with StackEdit.

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最近越来越发现
我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狂欢
晚上一个人对着屏幕看着球
刷着微博
看着网上的讨论
可是实际上身边没有人和你一起看
白天一个人到自习室
学习是个困难的事
不会的题目没有人给你讲
自己的狂欢是自己的钻研
无聊了
又以自己的方式寻找着快乐
一切
好像都是自己
曾有句歌词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则是一群人的孤独
而我
在一个人的狂欢中孤独
我以我的方式立于这个世界
不扎堆,不排外
和其他人保持该有的距离
在享受生活中寻找滋味
rock是我的狂欢饮料
足球是我的狂欢小点心
篮球是我的狂欢水果
即使是写博客
也是我自己的狂欢
一切都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
不亦乐乎
不过
需要变化
好的生活是不断的变化
所以自己的狂欢可以有
但一众人的狂欢也必须

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了第三期《晓松奇谈》,也继续我的晓松奇谈拾遗,既然晓松老师说到了南美,我也借此机会说说我的南美初印象,当然既然是拾遗,我仍然会尽量说一些没有在节目中谈到的内容。
本文将从人物为出发点来进行叙述,以使行文更符合逻辑。所以我将从以下七个人物为出发点来说说我眼中的南美大陆,当然重点还是对《晓松奇谈》的拾遗。


#1波利瓦尔
晓松老师在节目中谈到过,波利瓦尔是南美的解放者之一,是一个很牛的人物,现在的波利瓦尔维亚这个国家就是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然这也是有道理的,据说波利瓦尔如果查户籍的话就是现在的玻利维亚人,他还是现在南美好多国家的国父,不过晓松老师好像还是不是太关心体育,欧洲有欧冠,是欧洲国家俱乐部层面上的联赛,同样的,南美也有它的俱乐部层面的洲级别联赛,而获胜者将赢得的就是代表着荣誉和胜利的南美解放者杯!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南美解放者杯是为南美洲国家争取独立的伟大领袖而命名,他们包括西蒙·玻利瓦尔、佩德罗二世、何塞·德·圣马丁、安东尼奥·何塞·苏克雷及贝纳多·奥希金斯南美的足球俱乐部层面上一直有几个球队很出色,其中包括阿根廷的博卡青年以及巴西的米内罗竞技,他们甚至能够在世俱杯上和欧洲球队掰掰手腕!
当然我们还是会说时代造英雄,如果没有波利瓦尔和圣马丁来解放南美,还会有其他人,可是偏偏就是他们。就像是我们的中国一样,没有了毛,还会有赵钱孙李。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革命者都是可敬的。
#2切格瓦拉
之前晓松老师在《晓说》里提到过这个人,称他是个妄人,我不太同意,我持中立态度。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是,人的提高问题。如今的关羽已经被人们称为圣人,可是这个他还是原来的他吗?如今的雷锋已经被陈光标同志介绍到了美帝,可是这个他还是原来的他吗?我想并不是的,同样的道理,对于切格瓦拉也是一样,他的形象早就被人们重新塑造成了一种特定的形象,已经与某一个精神画了等号。就像是关羽等于忠义,雷锋等于奉献,而切格瓦拉等于摇滚与自由,他们已经改变成适应我们发展的新的事物了!
前不久看到过一张照片,格瓦拉在中国和小孩子们做游戏,通过这幅照片好像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一个很rock的人,另外一张相片是把他和约翰列侬放到了一起,其意义也是不言自明的,rock.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理论,所有的看不了的精神层面的东西都需要树立起物化的偶像,所以有了孔子被拔高来展示儒家精神,所以有了关羽被拔高来展示忠义精神,所以有了雷锋被拔高来展示奉献精神,同样的,格瓦拉被拔高则是为了展示摇滚精神!我在想这本身其实并没有错,如果他被拔高了,能够让摇滚乐更好地发展,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3三毛
去年的大概这个时候看了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说起来当时刚看这本书的时候,还真的很好奇她为啥要去中南美洲,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好像接触到的相关的东西还太少,包括电影,文学等。对那片土地,我的印象并不好,因为至今仍然有某个中美洲国家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选择了与台湾建交,当然当时想到这个的时候,也就理解了为何三毛要去中南美洲了,在她的笔下,那片土地是纯洁的,是能够给人继续奋斗的斗志的。书中很多的情节已经忘了,但是从书中我得到的中南美洲的印象就是有土著印第安人,也有欧洲人,也有黑人大家和睦相处,没有太多财富,也没有太多仇恨!这本书我 还是推荐看一下的,就当旅游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据说三毛因为丈夫的死而郁郁寡欢,直到去了次中南美洲才让她又重新获得了对生的希望。可见那里是有多大的魅力啊!至于三毛后来还是自杀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4马拉多纳
相信对于大多数球迷,马拉多纳的名字一定再熟悉不过了,被称作贝利之后的又一位球王,上演过上帝之手的他,也曾经执教过阿根廷国家队,可惜折戟沉沙。作为一个伪球迷,我对马拉多纳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矮矬胖,乱发,是不是大吼的疯子,有时候在想这样一个人怎么就能成为球王呢?不过最终我明白了英雄暮年天不饶,如果你也对NBA有一定的了解,你一定知道比尔拉塞尔,瞧瞧他现在的样子吧!所以说算来算去,英雄暮年不饶人啊!更何况有些人天生就长得很丑,你怎么能对他的中年老年要求太高呢?

年轻时的拉塞尔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老年时的拉塞尔,尽管想卖萌但是依然很丑

说到马拉多纳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女儿的婚姻问题,曾经一度传出与梅西将结为连理的马拉多纳的女儿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位阿根廷国脚阿奎罗,结果这小两口在一起没多长时间就离婚了,原因嘛双方各打五十大板,马拉多纳女儿经常婚后泡夜店,这个阿奎罗呢则是花心不改,于是两人只好离婚了,更让人诧异的是马拉多纳也是个老色鬼,前女婿抢走他没到手的女人,最后总结一句,就是贵圈真乱,贵国真乱啊!

图为马拉多纳小女儿吉妮娜,阿奎罗和他们的孩子

#5lima
这个人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时值巴西世界杯,而这个lima就是巴西超模。据说拥有着多国混血的血统,傲人的身材和长相让她成为时尚圈的宠儿,成为维多利亚的秘密的御用模特。我了解她也是从维多利亚的秘密开始的,一个可见她魅力的点是有一次在billbill看2010年维密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打出来几行弹幕,直接就是我是来看Lima的之类,而且这些弹幕不在少数。说这些似乎只能证明其在国内宅男中的影响力,但是事实上国内的这些宅男们也都是跟着国际的大环境走的,某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为了显示自己懂行,上来先来上一句,把外行压下去。就像是看足球,先说清楚谁是大腕甭管你心里喜不喜欢一个道理。所以,以后你也可以尝试着吹牛,把几个知名的超模的名字记下来,脸可以忘了,以后万一有机会和别人讨论,或者在生活中 ,或者在现实中你就把那几个名字一亮,这几个我最看好!顺便提一下,Candice也很不错,我还关注了她的ins呢!
图中为Lima
图中为candice
#6达尔文
提到南美洲,怎么能不说说美丽的南美环境呢?晓松老师在节目中也提到了安蒂斯山脉和亚马逊河。而我此次想说的是那个的野外环境,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BBC的纪录片,个人认为BBC近年来拍摄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是《the life》,这个纪录片是为了纪念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200周年而制作的,制作精良,场面宏大,是难得的好纪录片,该纪录片中有大量的来自南美大陆的场景,尤其是达尔文曾经到过的加拉帕哥斯群岛上的自然场景,看过这部片子,你一定会感慨大自然的美妙的。当然如果你是个高富帅,也可以自己买张机票,去往南美大陆,就另当别论了。
PS我为什么要把这个小标题取做达尔文呢,自然是因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是当年达尔文去过的地方,并在那里深受启发,最终写成了《物种起源》。

#7圣马丁
这个真的是在本期节目中学习了,在我的知识库里面好像真就没有这么个人,当然你可能会跟我开玩笑,你是不是就看过几遍初中历史课本啊!我想说不是的,至于这个人为什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我觉得其实是我个人是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孩子,但是并不能够特别全面,南美的历史对我还不太有吸引力,正是因为我对南美的历史,人文等了解不多,我才会把这样一篇博文的名字叫做南美初印象嘛!
参考资料:http://2014.sina.com.cn/news/arg/2014-06-23/140412750.shtml
http://sports.sina.com.cn/g/pl/2013-10-31/07596859745.shtml

时常觉得微博之类的东西让人太过浮躁,即使有的时候我很想说一些很深刻,很真心的话,却发现事实上听的人少,而往往一些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却总是能够获得关注,甚至于有些时候当我了解了我的粉丝想要什么样的内容的时候,我还会主动迎合他们,两年多以前曾经说过在微博上你能够看到一个70%的我,在扣扣空间上你能看到一个30%的我。可是如果现在再来看这个问题,我觉得微博上的我也越来越单薄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事情不情愿在微博上面发,因为真的有人会看,因为你的形象似乎也已经在他们那里定型了,就像在生活中,害怕改变。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节点上我又重新写博客,重新写一些属于自己内心的东西,当然即使是在博客上仍然有巴结,但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迎合市场,人们想要什么样的内容,我就努力分享什么样的内容,我现在互联网分享精神的旗帜之下,与之前说的是不同的,在博客上,我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博文是在说自己的生活,对此,我很满意。
然而实际上真正说到写博客其实又是一码事,前不久看到一个博主,专门写了篇博客,介绍他是怎么做到每天写下一千字的。其实在我看来,写出来不是问题,有没有货才是问题,就像我今天六点钟起来,本来打算看世界杯,然而又觉得无趣,索性写起东西来,不过却发现想要写的东西很多,只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没有思绪,只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了。不过尽管如此,仍然能够体会到博客的快乐,而其实就是现在我也是正在用手机来打字的,时间可以选择干这个,也可以选择干那个,不过我选择了自我的剖析。
其实真的觉得现在的生活很像初中,初中的时候自己也是自娱自乐式地写下了很多东西,初中时是在一个不太好的学校,一个和现在很类似的环境,不过变化的是自己,初中的时候写点啥大多是因为无聊,如今则是因为希望和爱好。的确,那么多的时间,我其实可以用来学习的,也可以用来游戏,也可以用来看电影,听音乐,这足以说明我的热爱,当然至于文笔,我有一段时间还是很自信的,现在又不太自信了。当然我觉得像初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一样比较迷茫,一样没人管,一样地写东西来提醒自己,之前哪件事做对了可以继续做,哪件事做错了以后不能再那样做了。如此想来,能在这里的博客上写写鞭策自己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
关于这个博客的风格,我希望它是多元化的,这就是我的家,我希望在这里分享我的知识,同时也有我的困惑,我的成长,我的生活,如果你只希望看一些稍微有技术的东西,可以根据我博客的分类和书签来找,总之,总有一款适合你。

从变形金刚说起

2011年的夏天,我最初接触到了《变形金刚》,此时是《变形金刚3》上映的时候,当时宣传如火如荼,而在那之前的我,甚至没有主动下载过一部英文电影。那个时候的自己,还是一个对体育的东西情有独钟的人,曾经在微博上感慨体育的单纯让我着迷,不喜欢电影里的尔虞我诈,同时那个时候也的确不习惯英文电影的节奏和叙事方式,因为看惯了国语电影,看惯了内地电视剧,不过这一切后来都被变形金刚改变了,这正是我要说的重点。
刚刚说过,那个夏天,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着最新的《变形金刚3》,而对于一个还在上高二的农村娃来说,那个时候的自己想要去电影院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索性我家电脑上有暴风影音,这样一个利器,现在在我电脑上已经没有了,不过在当时来说暴风影音还是满足了我很多需要的。暴风影音上面有前两部《变形金刚》的资源,于是当时心想既然看不了第三部,那就看看前两部呗,当时的感觉是那个画面非常好,很清晰,剧情也是十分的跌宕起伏,让人看了直呼过瘾,以至于当我在几个月之后找到了《变形金刚3》的模糊盗版之后,对它的印象非常之差。前两部变形金刚给我的印象是难忘的,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终于也知道城里人的生活是这个样子的了。
所以,从2011年的《变形金刚》开始,我渐渐地对英文电影感兴趣了,从英文电影又将视野拓展到英文歌曲,思路也渐渐拓宽,开始看一些豆瓣上的影评来更好地理解一部电影,我在此并不是想说这对我有多么大的正面意义,只不过也是通过回忆来阐述一些关于文化,关于生活的东西。关于生活变化的东西始终那么有趣,始终是可以说说的。就像是我,从一个以前不看英文电影,不听英语音乐的人到一个渐渐地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判断分出来一个好坏。就像是我,从一个以前只是玩qq,玩微博的孩子转变成现在对网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那些网站有哪些好玩的东西有了更多的认识。
昨天,当我打开在电脑上下载好了的9.5G的《变形金刚3》时,还是很期待的,三年之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模糊的版本,但是因为画面模糊,因为之前看了前两部让我对这部的印象十分之差。可是时过境迁,当三年之后我重新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是电影时长太长了,有些时候让人觉得乏味,但是尽管如此,相比于三年之前,我觉得我还是享受了这部电影的,三年之前的自己,肯定都没有看完它。而这次,我是从晚上八点多看到了十一点半!
而这其中的改变想来也是很有趣的,三年之前的自己在微博上记下了这样几条微博

然后三年之后,这些东西对现在的我是多么的宝贵,仍然历历在目啊!微博成了日记,而且能够快速的找到一些自己记过的东西,于是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现在这个时间,又是《变形金刚4》即将上映的时候,然而其实看与不看也无所谓了,因为大片就像是大餐,不能天天吃。天天吃你就会失去对大餐的美感,天天看你就会失去对大片的热爱。本来的确打算通过这第三部来作为温习的,但是看过之后发现要看第四部还是缓一缓为好。此处并不想过多地谈论大片是怎样赢得像我这样的观众的,以后可能有机会会说,这里要说的是,改变。
生活中实际上有很多可以消费,可以娱乐的东西,以前的自己打篮球,看篮球就娱乐了,现在的自己娱乐的东西更多了,是个好事。所以说这也是当初《变形金刚》对我的一个影响吧,不过其实即使没有《变形金刚》还是会有其他的电影让我喜欢上看电影,看欧美电影,但是偏偏是它。所以这又是这件事的有趣之处!
最后再次表达一下我整个博文所要说的最核心的东西:
make a change

ps:更多电影推荐,请访问我的豆瓣。地址可直接点击本网页页面最下边豆瓣图标哦!!!

之前在《没有便宜》里面说过,我机缘巧合地找到了一个翻译的“工作”,于是那天那个网站终于把后台系统做好了,然后终于可以翻译了,结果却发现,好难啊。
一个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网站,要翻译的就是和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材料,问题是我现在还搞不清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让人着急啊!于是花了近50分钟,弄一个翻译出来不过短短400余字的英文材料,而且是先放到Google translate里面的,否则可能时间会更长。
一下为翻译文档:


印度已成为受网上金融软件影响最大的第三大国家
新德里消息:根据网络安全公司Trend Micro的报告,互联网的使用提高了印度的整体银行服务,但是,它也导致了持续升高的网络犯罪活动。并且由于网络恶意软件的使用,也使该国成为全球第三的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根据Trend Micro的2014年1月至3月威胁汇报会上的报告,执法机构已经对网络犯罪行为忍无可忍,同时网络犯罪分子正在更深入的伪装,以确保匿名掩饰身份避免被逮捕。
印度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受互联网金融恶意软件影响最大的国家。该报告称:由于银行业的整体水平极大改善,印度网上消费者的数量已经慢慢上升到全球第三名。
另外这份报告还提到,网上金融恶意软件制作者更新他们的投资组合,另外增加了新的程序来选择自己平时使用的武器。
Trend Micro(印度和东南亚)常务董事DHANYA THAKKAR说“印度的网上金融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质量,但也导致了恶意活动的显著上升” 。
该报告还透露,由于执法机构对网上盗窃执法活动已经忍无可忍了,网络犯罪分子已经开始伪装地更深,以确保匿名以保护他们的身份,避免被逮捕。
本文译自http://article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2014-06-17/news/50651181_1_cyber-criminals-trend-micro-malwares


Written with StackEdit.